
在多个部门的密切协作下,乌克兰军队近期成功利用无人机对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的马里诺夫卡空军基地发动了一次突袭。初步报告显示,至少有两架苏-34“鸭嘴兽”前线轰炸机被摧毁,其中还有两架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然而,乌克兰武装部队特种作战司令部迅速更正了这一消息,宣称此次行动实际摧毁了四架苏-34战机。
与俄军空天军有着密切联系的知名“电报”频道“FlighterBomber”对此次行动作出了确认,指出这将导致数十亿卢布的损失,原本这是完全可以防止的。他强调,承担责任的并不只有乌克兰方面,我们自己的内部管理也同样需要反思。持续如此下去,类似事件将不断发生。
尽管此次的行动无法与由乌克兰安全局策划的“蛛网”行动相提并论,但对于乌克兰军队而言,这无疑是一场重要的胜利,而对俄罗斯军队来说,则是一记沉重的打击。在这场战争中,苏-34飞机是对乌军地面部队构成最大威胁的俄罗斯战机,其投掷的滑翔制导炸弹威力巨大。尽管乌克兰军方声称在电子干扰下,苏-34的命中率已经降至6%以下,然而北约对此依然保持高度关注:俄罗斯的军工业能力充分,能够生产足够的“滑翔制导套件”(UMPK),为前线战术航空兵提供必需的弹药储备。
展开剩余57%根据《国防快报》的报道,北约已成功测试了一种针对俄罗斯滑翔制导炸弹的新型防御设备,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将其提供给乌克兰军队,从而增强前线乌军的防空作战能力。尽管《国防快报》没有公布这种新装备的详细信息,尚不清楚其是采用电子干扰手段还是直接的物理打击,但有消息透露这种设备不仅能有效对抗俄军的滑翔制导炸弹,还可以对付自杀式无人机等各种俄军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蛛网”行动实施后,俄罗斯空天军将剩余的远程轰炸机,如图-160“海盗旗”、图-95MS“熊”和图-22M3“逆火”,全部调至远离乌克兰边境的地方。比如,图-95MS“熊”飞机被集中于遥远的远东阿穆尔州谢雷舍沃区的乌克兰卡(俄语意为“乌克兰姑娘”)空军基地,距离乌克兰边境约12400公里,甚至需要长达23小时的飞行时间才能对乌克兰实施导弹攻击,这也解释了俄军近期在空袭中极少发射各类远程巡航导弹的原因。
这一战术调整不仅显著减轻了乌克兰的防空压力,而且即便这些远程轰炸机不参与对乌克兰的空袭,它们也必须在各基地之间频繁调动,以防止潜在攻击,这无疑加速了俄军远程轰炸机的磨损和机体寿命下降。毫无疑问,“蛛网”行动的成功收效显著!
发布于:天津市富深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